大碟名稱: 九歌 Nine Songs
藝術家/ 音樂人: 甘浩望 (Franco Mella)、黃仁逵 (Yankwai Wong)、生田萬二 (Ikuta Manji)、邱立信(Nelson Hiu)、曾永曦 (Wilson Tsang)、郭達年 (Lenny Kwok) & 俊君 (Jun Zhu)、思樂維 (Madeleine M. Slavick)、Edmund Leung & 疏影 (Shuying)、思農 (Snow) & 阿草 (Cao)及伯唐 (Bo Tang)
策動者: 郭達年 (Lenny Kwok)
出版: 艺鵠 (ACO Sound 系列)
語言: 廣東話、國語、英文、意大利文、日文
作品數目: 10 首
發行日期: 2016 年 6 月 2 日
建議零售價: HKD120
關於《九歌》
二零一六年,離一九八九已廿七年。
社會運動比馬拉松更馬拉松。只要知道終點,不退場,就在路上。
艺鵠聯同藝行者(Artivist)搞了一個叫《九歌》的作品/活動,是由藝行者的郭達年策動了一個「音象記憶文件」的搜集,形成一個音象作品,公開發行;活動者,就是參與這次集結的藝術家於二零一六年六月四日晚上在艺鵠書店舉行的一個演出。
《九歌》中的「音象記憶文件」,都是個別藝術家/行動者對這一件中國的歷史悲劇的關聯。音象形式有歌曲、田野錄音、獨白、即興音樂、現場聲帶或音場素描等。相對一個音樂合輯,《九歌》是「文件性」和「文學性」多於音樂性的。當然,那最終是一個社會性的行為。策劃者郭達年設計了一個年輪跨度(參與者由六十多歲至三十多歲)和背景維度(由純行動者如甘浩望,到畫家黃仁逵,到詩人思樂維,到年輕的社運份子)的涵域,把這個音象文本拉出更昂闊的文化和人本面相;更接近紀實,而無意藝術化。
*作品收入全數回饋生產(及再生產)的支出,目標流傳,歷史存留,主辦者及藝術家
均為義務支援。